中高亞頓新泰園教育分享——別把上幼兒園遲到當小事
2018-11-07
幼兒園老師幾乎每天早晨都會收到這樣的微信:
老師,孩子起不來,可能要晚點到。
老師,孩子有點鬧情緒,要遲一點到。
老師,孩子有點咳嗽,先帶他去買藥。
老師,幫我留一份早餐,我們一會兒到。
孩子遲到有太多的理由,偶爾一兩次遲到沒什么,但是遲到成了一種習慣,對孩子的危害可能超出你的想象。
一、不利于培養時間觀念
好習慣讓孩子受益一生,需要從小培養。
如果家長想什么時候送孩子去幼兒園就什么時候送,那么孩子就會養成想什么時候上幼兒園就什么時候上的習慣。
缺乏時間觀念的孩子,做事磨蹭、拖拉,能拖則拖,到了上小學就會很難適應學校紀律的約束。
二、容易注意力不集中
幼兒園活動開展到一半,孩子才慢吞吞地走進教室。
由于中途聽課難免一知半解,心里很受打擊,學習效果就會大打折扣。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,上課走神、喜歡東張西望、小動作過多、學習成績差、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、貪玩等。
三、失去幼兒園活動的機會
俗話說,一日之計在于晨。幼兒園的晨間活動,可以促進孩子大腦的生長發育、樹立集體主義精神、調節情緒、促進人際交往、增加運動量……
這些都會給孩子一天的生活帶來一個良好的開端,是孩子一日幼兒園生活的開始。
四、影響了孩子的身體發育
孩子遲到,不能按時吃早餐,等到幼兒園吃午飯時,孩子還不餓,午飯自然吃得少,沒到下午點心時間就會餓,經常這樣肯定會影響孩子發育。3-6歲,對孩子來說是一個發育的黃金時期。充足的睡眠、有規律的作息才能更好地促進孩子的身體發育。
五、不利于老師開展教學活動
老師正在上課,家長推開教室門,讓孩子進教室,把老師和其他孩子的注意力全部吸引了過來。
不但打斷了老師上課,還影響了其他孩子上課,教學活動也因此被侵占了。
六、會讓孩子變得不愛上幼兒園
什么時候上幼兒園由孩子說了算,高興了就早點去,鬧情緒了就晚點去,醒得晚了就晚點去,孩子慢慢會養成能拖則拖的壞習慣。會逐漸排斥上幼兒園,一聽到要上幼兒園了情緒就變得很糟糕,送孩子上幼兒園變成了一場斗智斗勇的“戰斗”!